清华论坛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论坛。其宗旨是:立足发展前沿,荟萃科技人文,围绕战略问题,邀请杰出学者,活跃学术思维,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和平进步。论坛主题覆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止到2019年10月31日共举办九十四讲。
日期 | 演讲人 | 演讲题目 | |
---|---|---|---|
2019年10月31日 | 英格·安德森 |
气候行动与可持续发展(Climate A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
2019年10月24日 | 达拉·伊特哈比 |
气候系统中水循环的关联、变率与变化(Links, Variability and Change of the Water Cycle within the Climate System) | |
2019年9月23日 | 丹尼尔·卡曼 |
绿色能源革命(The Green Energy Revolution) | |
2019年9月11日 | 马丁·普赫纳 |
文学的故事:从刻写板到因特网(The Story of Literature, from the Tablet to the Internet) | |
2019年8月19日 | 考切尔.比尔卡尔 |
形状和方程(Shapes and Equations) | |
2019年6月27日 | 桑德罗·加利亚 |
理解城市与健康:对话桑德罗·加利亚博士(Understanding Health in Cities: Dialogue with Dr Sandro Galea) | |
2019年6月24日 | 汉斯·约翰·尚胡贝尔 |
地球驶向何方:危机还是转变?(Where on Earth Are We Going: Existential Crisis or Disruptive Transformation?) | |
2019年4月21日 | 丰田章男 |
开始你的不可能(Start Your Impossible) | |
2019年4月17日 | 莫林·奥哈拉 |
机器时代的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 in the Machine Age) | |
2018年11月22日 | 文汉德 |
经济全球化时代里的跨文化对话与理解 | |
2018年11月19日 | 乔治·怀特塞兹 |
软体机器人(Soft Robotics) | |
2018年11月16日 | 勒内·施图尔茨(René M. Stulz) |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 | |
2018年10月31日 | 刘健 |
创新与环境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 | |
2018年9月21日 | Graetzel教授 |
分子光伏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Molecular Photovoltaics an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
2018年6月8日 | 夏杰思 |
创造负责任的未来 | |
2018年5月29日 | 道格拉斯·盖尔 |
银行监管的理论经济学探究 | |
2018年5月23日 | 解振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美气候关系 | |
2018年3月29日 | 董明伦(Doug McMillon) |
建设共享价值、应对气候挑战(Creating Shared Value and Meeting the Climate Challenge) | |
2017年12月11日 | 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 |
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青年人,你准备好了吗?(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Youth) | |
2017年11月17日 | 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芝加哥大学文学院 戴维·洛克菲勒经济学、统计学杰出讲席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不确定性与估值(Uncertainty and Valuation) | |
2017年10月25日 |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
我的斯德哥尔摩之路(My Journey to Stockholm) | |
2017年10月17日 | 杰-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
从物质到生命:化学?化学!(From Matter to Life:Chemistry? Chemistry!) | |
2017年9月27日 | 邓青云(Ching. W. Tang) 有机发光二极管之父,香港科技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OLED) | |
2017年7月16日 | 朱棣文(Steven Chu)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 |
气候变化与未来可持续性能源(Climate Change and Paths to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 | |
2017年6月15日 | 谢维和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研究院院长 |
双一流:内涵、关键词与挑战——兼谈清华的时代责任 | |
2017年5月23日 | 罗伯特·巴罗 (Robert J. Barro) 哈佛大学Paul M. Warburg经济学讲席教授 |
包含灾难风险的期权定价公式 (Options-Pricing Formula with Disaster Risk) | |
2017年5月22日 | 詹姆斯·保罗·霍洛维(James Paul Holloway) 密歇根大学副校长 |
跨文化工程学(Engineering Across Cultures) | |
2017年4月16日 | 梁昌洪 电子信息领域著名微波技术专家 |
3 | |
2017年3月9日 | 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 《柳叶刀》杂志总编辑 |
人类的未来:理智的乐观或是悲观的期待?(The Future of Humanity:Rational Optimism or Hopeful Pessimism?) | |
2016年11月24日 |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Michael Armellino管理与金融服务教授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全球金融稳定展望(PROSPECTS FOR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 |
2016年10月31日 | 李相燁(Sang Yup Lee) 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生物技术(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iotechnology) | |
2016年7月31日/8月2日 | 天野浩(Hiroshi Amano)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
LED照亮地球(Lighting the Earth with LEDs)、 高效蓝光LED的发明以及未来照明(The invention of high efficient blue LEDs and future lighting)、 漫游石墨烯(Random Walk to Graphene) |
|
2016年05月20日 | 吴红波 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 |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 |
2016年04月12日 | 詹姆士·保罗·霍洛韦(James P. Holloway)先生 密歇根大学全球教育副校长 |
人文、科学与工程的互动(Global Talents: on the Mutuality betwee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Engineering) | |
2015年10月28日 | 山姆·威尔士先生(Sam Walsh) 力拓首席执行官 |
推动全球业务变革——我生活和工作中的领导力故事(Transforming a global business - my leadership stories in life and business) | |
2015年10月26日 | 拉维·班塞尔(Ravi Bansal) 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教授 | 长期风险与宏观公告中的不确定性厌恶(Long Run Risks and Uncertainty Aversion in Macro-Announcements) | |
2015年10月20日 | 加文·陶乐(Gavin Towler)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裁 |
碳氢化合物加工的前沿技术: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燃料市场的发展和它们对技术需求的影响(Frontiers in Hydrocarbon Processing: A survey of recent events in the oil, gas, coal and biofuels markets and their impact on technology needs) | |
2015年05月28日 | 大卫·马龙(David M. Malone) 联合国副秘书长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虽难以掌控但结果重要?(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Unmanageable Process but Important Outcomes?) | |
2015年03月24日 | 海兹曼(Jochem Heizmann)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 |
全球汽车业的挑战与未来(Challenges for the Global Passenger Car Industry) | |
2014年09月25日 |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微软CEO | 破与立--微软CEO Satya Nadella首度访华与清华学子分享逻辑人生 | |
2014年06月04日 | 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 教授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自旋-轨道电子学:自旋电子学中一个新的方向(Spin-orbitronics, a new direction for spintronics) | |
2014年03月10日 | 卡尔-亨瑞克·海尔丁教授(Carl-Henrik Heldin) 诺贝尔奖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 诺贝尔奖的历史、使命和未来(History, mission and vision of the Nobel Prizes) | |
2013年12月17日 |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生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努力构建生态文明 | |
2013年12月15日 | 布莱恩·葛林(Brian Greene)、丘成桐 | 实现爱因斯坦的梦想:统一场论研究(Reaching for Einstein's Dream: In Search of the Unified Theory) 追溯哈佛数学系发展150年时光 (150 Years of Mathematics at Harvard) |
|
2013年09月09日 | Subra Suresh 先生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 | 全球科学与工程的新纪元(The New Era of Glob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
2013年04月27日 | 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和体会 | |
2013年03月28日 | 章舸科 (Gregg A. Zank)先生道康宁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 科技为本 创新引领—道康宁创新实践及有机硅技术应用趋势(Leading Innovation through Science-based Practices - Dow Corning’s Innovation Practices & Technical Trends of Silicone Materials) | |
2012年10月30日 | 著名作家李锐先生 | 语言的自觉 | |
2012年7月10日 | 罗兰·克利夫特(Roland Clift)教授国际工业生态学学会执行理事长 | 工业生态学在环境政策与企业战略中的应用(The Role of Industrial Ecology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mpany Strategy) | |
2012年4月27日 | 艾博年Tom Albanese先生力拓集团(Rio Tinto)首席执行官 | 现代采矿业:创新推动可持续增长(The modern mining company: growing sustainably through innovation) | |
2012年4月26日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院士 | 1.中国大气气溶胶:过去、现在和未来 2.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 |
2011年12月21日 |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中国大洋深海勘测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常务副主任、海底资源环境中心副主任陶春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蛟龙"号主驾驶员叶聪联合演讲 | 走向深海大洋——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 | |
2011年11月17日 | 贾里德·柯亨(Jared Cohon)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校长 | 创建人类社会的能源未来—隐性成本和新的机遇(Creating an Energy Future: Hidden Costs and Emerging Opportunities) | |
2011年11月8日 | 布莱德·史密斯(Brad Smith)先生,微软全球常务副总裁暨总法律顾问 | 技术推动创新:微软和美国技术部门创新成长之路(Creating Opportunity through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Microsoft and the US Technology Sector as a Model for Growth through Innovation) | |
2011年5月10日 | 彭明盛(Samuel J. Palmisano)先生,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A Business and Its Ideas: Shaping a Company and a Century | |
2011年5月9日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诊断社会生态系统(Diagnosing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 | |
2011年3月23日 | 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及战略官 | 迎接人性化的计算时代(More Like Us: Computing Transformed) | |
2011年3月23日 | 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先生,亚洲开发银行行长 | Ensuring Water for All: PRC-ADB Water Security Cooperation(保护水资源:中国与亚行水安全合作) | |
2010年6月21日 | 沈祖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候任校长 | 超越视觉的医学影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y in Medicine: Seeing beyond Naked Eyes) | |
2010年6月21日 | Susan Hockfield博士,MIT校长 | 中国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动创新,实践合作(China and MIT: Advancing Innovation, Practicing Partnership) | |
2010年6月1日 | Jan Achenbach教授,两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分析的皇冠瑰宝(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The Crown Jewel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 |
2010年5月10日 | 汉斯·布利克斯(Hans Blix)先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原总干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前主席 | 发展核电 摒弃核武(Phasing in nuclear power, phasing out nuclear weapons) | |
2010年4月25日 | 钱易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 百年清华? 继往开来—清华大学学术研究回顾与展望 | |
2010年4月9日 | Bruce W. Stillman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席 | Life sci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的生命科学) | |
2009年12月17日 | 丘成桐教授,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 | 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 | |
2009年12月4日 | 华建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 关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 | |
2009年11月19日 | Prof. Irving Weissman,美国国家科学院、 国家医科院两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国际干细胞学会主席,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癌症中心主任 | Normal and Cancer Stem Cells Science and Medicin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ublic Issues(正常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机遇、挑战及社会公众问题) | |
2009年10月14日 | Dr. Mark S. Wrighton, 美国华盛顿大学校长,NRC Committee on America's Energy Future副主席 | America's Energy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美国能源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 |
2009年7月15日 | Dr. Steven Chu(朱棣文博士),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Meeting the Energy and Climate Challenge(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 |
2009年7月3日 | 郑崇华先生,台达电子集团董事长 | 永续发展 绿能未来 | |
2009年4月21日 | Jonathan Lash先生,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 | The prospects for US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how that might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美国对气候变化对策的展望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 | |
2009年4月14日 | Prof. Michael B. McElroy,哈佛大学Gilbert Butler环境学教授、哈佛大学环境中心首任主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的环境学顾问 | Challenges for a future low-carbon global energy economy with ancillary benefits for air quality and public health(未来全球低碳能源经济面临的挑战:基于空气质量和公共健康的思考) | |
2009年3月12日 | Tim Garson 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务长、1999-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 | 谁为全民提供医疗保健?一种患者、长者、护士、和医生共同参与的新模式(Who will provide health care for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 new model for care involving patients, grandparents, nurses and physicians) | |
2008年12月28日 | 成思危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 | 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 |
2008年12月2日 | 徐冠华院士,原科技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展望 | |
2008年10月27日 | Dr. James D. Watson,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科学家 | 学涯六十载,求知重重路(Science in Ten Ways over 60 Years (1948 – 2008)) | |
2008年9月23日 | Dr. Bruce Alberts,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科学院两任院长、《科学》周刊主编 | 科学与世界的未来(Science and the world's future) | |
2008年7月7日 | 姚期智院士,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 | 中国图灵之路(China's Road to the Turing Award) | |
2008年5月28日 |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 | 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艺术 | |
2008年5月26日 | John P. Holdren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 |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如何应对?(Meeting the Climate-Change Challenge: What Do We Know? What Should We Do?) | |
2008年4月24日 | Adi Shamir 教授,图灵奖获得者 | 怎样破解密码系统(How Cryptosystems Get Broken) | |
2008年4月19日 | Richard Wagoner先生,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未来在你掌握之中(The Solutions Are Within Your Grasp) | |
2007年8月15日 | Prof. John R. Searl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智与语言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人文科学总统奖章获得者 | 关于认知科学与塞尔教授的对话(Mind,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Science) | |
2007年3月12日 | Dr. Heinrich Rohrer,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 科学-为了人类的福祉(Science,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 |
2007年1月16日 | 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Lawrence H. Summers教授 | 亚洲经济发展:挑战与预期(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 Challenges and Consequences) | |
2006年12月5日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博士 | 核能——面向未来(Nuclear Power — Look to the Future) | |
2006年11月3日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Kamel Ayadi先生 | 工程师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在实现千年目标中的作用(The Role of Engineers and WFEO in Deliver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 |
2006年5月29日 | Mr. Lester Brown (莱斯特·布朗先生) | 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与世界共同思考全球经济的前途(Rescuing a Planet under Stress and a Civilization in Trouble—China Forcing World to Rethink Its Economic Future) | |
2006年4月29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周光召 院士 | 学习、创造与创新(Learning,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 |
2006年3月23日 | 诺奖评委代表团(Mr. Anders Flodstr?m、Mr. B?rje Johansson、Mr. Sven Lidin、Mr. Bertil Fredholm) | 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Nobel Prize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 |
2005年10月10日 |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 | 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 |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科研院
总浏览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