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科研动态  >  正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加入中美脊髓损伤修复计划 攻关截瘫临床研究
2017-05-17 09:22:44      毛雪鸥 [     ]

5月13日上午,美国迈阿密大学万切雷蒙(Vance Lemmon)教授领衔的脊髓损伤研究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光团队一同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交流访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作为中美脊髓损伤修复计划的临床研究基地,与中美科学家一起,共同制定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方案,共同招募志愿者,一起对“截瘫”这个世界性难题进行临床研究。

交流会上,美方的瑞秋·考恩(Rachel E.Cowan)教授和阿尼尔·拉汪尼(Anil Lalwani)分别作了题为“无法行走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行动及功能独立性提升”和“脊髓修复临床研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标准概述”的报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劲、康复科主任潘钰和神经内科医师冯新红分别介绍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相应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基础,双方就临床研究中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交流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后,中美专家在潘钰和神经外科主任王贵怀带领下参观了康复治疗中心和神经外科病房,对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湛的医术、完善的康复治疗设备、优雅的诊疗环境赞不绝口,并惊叹于王贵怀展示的多个巨大延颈髓髓内肿瘤全切病例术后优良的效果。他们表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完全具备脊髓损伤修复计划的软硬件条件,希望能共同深化合作,一起完成截瘫病人的临床研究,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脊髓损伤修复计划的临床研究基地参与李晓光教授团队近期成功申报2017年科技部“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项目。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在正常脊髓组织,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各项功能,包括运动、感觉、括约肌和反射等功能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严重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截瘫。我国脊髓损伤患者人数众多,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导致的脊髓损伤呈增加趋势,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约数百万或千万以上。患者造成终身的残疾的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及资金进行研究,但目前国内外临床尚无任何治疗办法。201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批准应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一年后宣布失败。

中美专家看望病房患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晓光团队经过20年研究,在研究机理上突破了脊髓损伤不能修复的世界性难题,首次证明通过植入特定生物材料,可激活成年动物体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新生神经元并修复损伤,其研究成果在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吸引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教授加盟,于1985年创立于美国迈阿密大学的世界上由政府和民间投资最多、历时最长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计划——“美国迈阿密截瘫修复计划”最终也决定加入李晓光团队,并于5月12日下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美“北京-迈阿密SCI修复计划”协议。托马斯·聚德霍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卫院士,副主任沈岩院士,北京市卫计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长庚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中美国科学家与医学家将一起验证前期脊髓损伤动物实验结果,一起完成截瘫病人的临床研究。(摘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