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吴清玉和心脏外科主任李洪银为来自云南昭通市16岁的少女莎莎(化名)进行了8个小时的心脏手术,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手术效果,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并已转回普通病房。
莎莎一年前参加学校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平时下肢乏力,劳累后头晕,不能剧烈运动。她于3月23日入住清华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测量血压为170/90mmHg,完善心脏彩超和心脏增强CT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弓缩窄,永存左上腔静脉,这样的情况下,经医生会诊,确认心脏病严重,长期高血压,手术指征明确。吴清玉与李洪银反复研究患儿术前资料,决定为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
此外,情况特殊的是,莎莎同时患有主动脉弓缩窄和主动脉瓣狭窄,如果分次手术,只行主动脉瓣成形术,不解决主动脉弓缩窄,病人术后仍存在高血压,脑血管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危险,也会带来心肾功能衰竭的威胁。
患者合并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瓣狭窄在国内属首例,手术需要修复主动脉瓣瓣膜,通常主动脉瓣病变严重,需要将主动脉瓣用人工瓣膜替换。如果置换生物瓣,很快因瓣膜退行性病变和钙化需要再次手术;如果置换机械瓣则需终身抗凝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影响患者发育情况。因此,只有修复瓣膜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问题,而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国内目前只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能够完成这种高难度手术,这种手术在心外科领域代表了国际顶尖水平。

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李洪银正在紧张手术。(图片来自北京电视台)
此前,一附院已有6例复杂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先例,在国外权威杂志曾发表论文,且多为再次手术的患者。
BTV新闻《都市晚高峰》栏目也对该手术进行了报道。(摘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