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科研动态  >  正文
清华土木水利学院主办第二届“全球水循环与遥感大数据”暨中国第二届“卫星重力与水文学”论坛
2017-06-27 14:58:03      毛雪鸥 [     ]

6月23日,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主办,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遥感大数据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环境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清华大学第二届“全球水循环与遥感大数据”暨中国第二届“卫星重力与水文学”论坛在清华新水利馆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水循环与遥感大数据"和"卫星重力与水文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布里吉特·斯坎伦(Bridget Scanlon)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钱德拉赛卡(V.Chandrasekar)教授、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荣田佳秀(Yoshihide Wada)教授,清华大学遥感大数据研究中心洪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宗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贾绍凤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教授等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参加论坛并作演讲。近200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布里吉特·斯坎伦教授作学术报告。

斯坎伦教授高度评价了重力卫星(GRACE)在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影响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展示了她近期联合多位同领域专家对重力卫星(GRACE)监测的176个国际大型流域多年蓄变量变化趋势以及季节波动与多种全球水文模型、陆面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同时,斯坎伦教授还对新一代重力卫星(GRACE-Follow On)的性能做了介绍,并对陆面水文模型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清华大学遥感大数据研究中心洪阳教授作学术报告。

来自主办方清华大学土水学院的洪阳教授分享了题为“全球水循环与遥感大数据”(Global Water Cycle and Remote Sensing Big Data)的主题报告。报告立足遥感大数据,围绕现代水文学的重大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基于雷达遥感数据,洪教授介绍了其主持开发的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并对团队在卫星降雪、蒸散、土壤湿度、湖泊面积、径流、积雪、和水文模型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示。

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荣田佳秀教授作学术报告。

荣田佳秀教授作了全球尺度下的地下水评估报告,特别介绍了在干旱区域缺乏水资源的情况下,使用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和全球需水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如何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根据他的测算结果,在全球灌溉大国中,大约五分之一灌溉用水源自地下水,非再生水源的消耗仍会继续增加。开采出来的地下水最终会流入海洋,导致海平面每年以一定速度加速升高。

钱德拉赛卡教授、徐宗学教授、贾绍凤教授、王磊教授分别对降雨多尺度测量、我国东北三省粮食产区旱情监测、非洲乍得湖水位数据变化和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各位学者嘉宾在圆桌论坛上各抒己见。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分享科研和行业最新动态,启发跨界交叉创新,展望产学研用前景开展讨论。

论坛还为年轻学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交流平台,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围绕洪水监测与预警、多源遥感降雨数据融合、重力卫星之间的比较主题等,展示了所在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摘自清华新闻网)